9月11日—13日,第十七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今年新设立了纺织服装两化融合展区,一批智能装备及产品将集中亮相。这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举措,也将展示江苏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最新亮点。 服装节期间,将举办“润源”2015智慧纺织(服装)高层论坛,从智能装备制造、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省经信委、省纺织工业协会将发布“2014年度江苏省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分享转型发展最新成果。 装备升级,企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纺织服装产业链长,生产制造环节多,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低碳绿色发展。随着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劳动用工紧张等问题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机器换人”。 苏州天源服装公司年产服装1000万件,近年来已投资上千万元开展技术改造,自主研制、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智能装备。比如,自动裁床投入使用后,裁剪效率和准确性大幅提高,并与CAD无缝衔接,减少了人工排料的差错率、提升了面料的利用率,强化了面料成本的精细管理。 装备升级,天源服装收获的还有很多,成为我省纺织行业智慧转型的最好例证。自动热转印标机通过机械手臂自动抓取转印标,并用红外线自动定位、印压,确保了转印效果高质量、高精度;自动模板缝纫机使用后,单道工序效率成倍提升,大大降低对传统缝纫技能的依赖;18条悬挂式缝制生产线投运后,产品生产工序分解输入信息系统,按照自动编制好的顺序传递部件,减少了捆扎、对号、堆积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整体缝制效率提高20%以上。 企业装备改造带动了纺织机械产业发展。江苏已拥有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机械产业群,一批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排名靠前,在全球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江苏的经编机种类及技术一流、高端棉纱设备世界领先、专件和器材全球顶尖、染整装备引领数控新时代,优势明显。润源控股是国内专业从事经编机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打破了发达国家在高档经编机领域长期垄断的局面,最近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4.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公司还引进ERP系统,实现了营销、研发、采购、制造、物流、客服等各环节有效衔接,企业综合作业效率提高25%以上,资源总体利用率提高15%以上,库存压缩15%以上。 纺机是各种零部件的集成,关健零部件是决定纺机质量的核心因素。在常州,集聚了同和(罗拉、摇架、紧密纺)、常州纺兴(喷丝板)、常州钢筘、航月纺机件(钢领)、培星纺机(锭子、钢领)一批行业领先的专件企业,吸引了一批全球纺机龙头企业落户,比如全球最知名的纺机龙头企业欧瑞康、卡尔迈耶、立达等。总部位于金坛的金昇集团全资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纺机企业——瑞士欧瑞康集团的天然纤维及专件业务。 信息化引领,百年老厂焕发新活力 向智能制造转型,既要推动制造装备的硬件升级,还要实现企业智慧管理的软件提升,应用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生产链追溯等互联网新技术,将企业运营模式提高到新阶段。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后,纺织行业转型有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无锡一棉是全国棉纺织行业排头兵企业。作为百年老厂,无锡一棉能保持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其开展的“智能管控——制作过程智能化”系统改造密不可分,这一点,受到专家学者关注。 目前,无锡一棉全厂采用信息化技术控制生产和辅助管理,创建了纺织行业领先的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万锭用工20人以内,工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内率先采用最先进的紧密纺纱技术,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紧密纺纱生产基地,也是能够批量生产300支棉纱的一流企业。更值得骄傲的是,无锡一棉充分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采用自控、传感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自动、集中监控生产制造,能耗、物耗大幅降低,打造出高品质的优质生产线,今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被欧洲客商誉为全球最优秀的工厂之一。 无锡一棉只是缩影,江苏还有很多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阳光集团成功应用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工序监测,以数据分析反向指导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我国纺织行业实现闭环式大数据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信息化引领不仅局限在一个企业,还延伸到一个区域,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带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在苏南,不少地区成立了集品牌直销、电子商务、物流、服装设计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平台,采购商在一个平台就能选择多家供应商,订单信息通过互联网反馈给生产线,产成品则通过物流体系直达各地客户,整个平台体系将各种要素汇聚在一起,协作效率大幅提升。 服务转型,掌握价值链高端环节 从基本布局看,纺织服装产业已非常成熟,但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掌握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这将是2015智慧纺织(服装)高层论坛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认为,要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就是引导服装企业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制造业企业要增加服务环节的投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海澜之家的发展模式受到业内关注。没有一套制衣设备和一名制衣工人,海澜之家却快速成长为中国男装行业的佼佼者。在整个产销流程中,海澜之家掌握上游的“产品研发、品牌管理”和下游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管理”,中间的“成衣生产、运输配送”外包出去。 在海澜之家物流园,分拣中心、仓储库房、发货大厅等有序布局、相互贯通,立体仓库的存储量是同样占地面积平库的7倍,在国内服装行业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一个物流园,引领海澜之家探索出“品牌﹢平台”的转型新路,“以生产为中心”转为“以服务为中心”,专注于品牌、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走出了“一产人做二产事挣三产钱”的新路。 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在海门市三星镇,已构建质量检测、指数发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版权保护、研发设计、专业设计、流行趋势研究、品牌培育等16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型提供支撑。 在一些地区,商家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了网店,但实际在线交易量有限,核心原因是缺乏一个为区域整体服务的网络平台。在吴江、常熟等地,政府部门牵头设立区域网上商城,相当于让区域内企业拥有了一张共有名片,帮助一批纯制造企业走产销融合之路,提高产业增加值。 在第十七届江苏国际服装节现场,苏宁云商将与省纺织工业协会举办纺织服装产业链对接会,借助苏宁易购服装频道将传统的线下销售、线下对接扩大到线上销售、线上对接,利用互联网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完善营销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业强则经济强。“中国制造2025”战略描绘了制造业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插上智慧“翅膀”的江苏纺织前景可期、潜力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