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花年度,新疆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结束了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目前,新疆籽棉的交售已接近尾声,“市场价格”的采价期也已结束。棉花价格趋向市场化后,目标价格补贴是否能保证新疆棉农的收益?政策调整是否有助于纺织企业走出近年来的发展困境?改革试点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组深入新疆喀什、图木舒克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由棉花产业链相关企业组建起来的纺织公社也首次组织新疆棉花采购团赴新疆采购。从各方了解的情况来看,随着补贴政策逐项落实,大部分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保证,而在政策引导下,未来新疆棉花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补贴方式如何确定更公平高效等问题。
首批补贴发放
棉农基本收益得保证
目前,新疆籽棉的交售已接近尾声。据新疆各地(州、市)人民政府核实汇总,并经有关部门核查初步认定,2014年自治区棉花种植净面积为2832.59万亩(不含11月10日后各地补报面积)。截至11月10日,全区累计收购籽棉539.7万吨,其中地方278.2万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61.5万吨;全区累计加工皮棉168.3万吨,其中地方77.6万吨,兵团90.7万吨。
那么,今年新疆棉农的收益如何呢?
据了解,新疆今年普遍年景不大好。受气候影响,采棉时间不但推迟了,而且产量也没有去年高。调研发现,新疆棉花减产或许已成定数,当地企业反馈,保守估计产量下降20%。根据企业收购情况了解,加工手摘棉的轧花厂收购数量同比下降一半以上,加工机采棉的轧花厂收购数量较去年同期持平或减少。整体来看本年度兵团棉花产量由于面积增加,单产下降,总量维持,而地方棉花产量下降已成事实。
今年的棉花价格,与往年相比,也低了很多。从籽棉收购价格来看,今年与去年的价差大约在每公斤3元左右。减产、降价的同时,种植棉花的成本却在上升。单就拾花费而言,去年一公斤棉花的拾花费是2.1元,今年涨到了2.3元,还要包每个拾花工的吃、住、来回路费。多数棉农表示,按照目前的价格,刚刚能够保本。具体能有多少收益就要看能有多少补贴了。
按照自治区关于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补贴资金分两次发放,第一次按棉花种植面积发放中央拨付补贴资金总额的60%,第二次按棉花产量发放补贴资金总额的4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国家认可的棉花产量一次性发放补贴。
11月中下旬,新疆各地第一批补贴资金陆续下拨。11月25日,新疆巴州且末县第一批棉花种植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补贴资金2216万元到位。据悉,且末县棉花种植总面积为23.75万亩,此次拨付资金全部面向基本农户兑付,亩均补贴标准为191元。此次发放的资金约为按面积补贴资金的70%左右,其余按面积补贴资金30%的部分将于2015年发放。据此计算,最终亩均补贴标准为455元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标价格运行的机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棉花价格最终由市场形成。按照农民的种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目标价格,目的是保证棉农的基本收益,而非全部收益。因为市场活动天然有风险,农民在通过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也要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收入能否增加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国家确定了19800元/吨的目标价格,但补贴是按照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差价来确定的。其中的市场价格是按照9~11月采价期内得到的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如果棉农种的棉花产量高、品质好,卖价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再加上补贴,收入就会增加。反之则有可能是卖不出去,或者刚刚保本,甚至亏损。
棉价回归市场
未来棉花质量有望提升
从各方了解的情况来看,随着新疆直补政策的推进,棉花价格逐步向市场化转变,交售和加工企业有意识将棉花分等级处理,以提高效益。今年收购的棉花质量好于去年,一致性较好,新疆棉花质量较收储时期有所提升,企业反馈今年南疆棉花品质色泽好些,但马克隆值高。北疆棉花尽管色泽不及南疆,含杂量也稍高,但企业反映可纺性高。
近几年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产量高收益就好,棉农种棉花关注的只是产量要高,这造成我国棉花尤其是新疆棉花质量下降明显。就内在质量分析,近几年在国家临时收储皮棉政策的鼓励下,许多棉花生产者追求皮棉衣分高的品种,而衣分高的品种纤维品质质量大多不理想。
而要提高棉花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优质优价。今年由于遭灾,新疆地区棉花单产普遍下降,但质量好的卖价就高。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后,市场的作用增强,有助于引导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提升种植和加工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棉花采摘机械化已成发展趋势。但由于我国棉花机械化生产采摘时间较短,品种与机械之间的匹配度低,容易出现纤维损害、杂质较大、短绒率高等问题。另外人工采摘过程中异性纤维混入,也是影响我国棉花外在质量的一大问题。
调研显示,随着拾花费用的快速上涨,植棉生产者已经无法承受,机采棉是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目前北疆地区机采棉比例或将达8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比例则更高。为了减少加工过程对棉花纤维长度的损伤,当地棉花加工企业在尝试使用新的机器设备,降低对纤维长度损伤的同时,也在试种新的棉花品种,但不可能快速推广或普及。由于机采棉含杂多,尤其是植棉所用的塑料薄膜,影响纺织企业尤其是做漂白产品的纺纱厂的使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来也会研究在保证棉纤维一定长度的基础上如何提升轧花质量,尽最大努力满足纺织企业需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从2004年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目前机采棉种植面积在90%以上,现提炼了优秀棉花品种3~5种,在皮清、籽清等加工环节不少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长度。今年机采棉占比在90%以上,颜色级以3级为主,占比91.9%,2级占比2.5%;马克隆值A级占比64%以上,B2占比在35%以上,B1、C2、C1量都较少;长度28、29及以上的共占比例超80%;整齐度U3以上占98.9%;断裂比强度S3以上占95%。
政策落实有困难
改革过程中需逐步解决
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刚刚起步,目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是补贴方式如何更公平高效。据对喀什麦盖提县图木图莎尔乡托万库木库萨尔村调研,该村40%的土地用来种棉花,95%的棉农都将籽棉卖给棉花小商贩。棉农因手中缺乏相关凭证,将影响补贴款的发放,棉农收入不仅比上年减少较多,也将影响明年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相关单位还要加强做好宣传及统计工作,将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
事实上,有关棉农植棉面积的核定需要用大量时间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新疆植棉农户的规模相对较大,未来如果向内地推广,面积核定工作的难度会更大。几种补贴方式效用如何,未来是否会统一成一种补贴方式,如何统一,尚待探索。
其次,入库公检费时、买卖手续繁琐、运输棉花困难是棉花加工企业和用棉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过去棉花质量检验是抽样送检,今年改革后要求全部棉包送至监管库取样检查。申请预约入库加上公证检验需要10天左右,这意味着企业加工的皮棉至少要10天后才能销售。同时,运费和其他费用约需200元/吨,企业负担加重。也有企业反映,今年颁布的有关政策致买棉卖棉环节过多、手续繁琐,增加了企业的用棉成本和时间成本,望能得到简化。另外,因铁路更多选择运输快递业务,导致运输棉花困难。
再次,存在棉农还贷问题。棉农生产资料贷款多是年初贷,年底还。虽然国家首批预拨付的按照面积补贴的资金近日将发到棉农手中,但其余补贴可能要到明年初才能全部兑付,这有可能造成部分农户不能按时还贷。未来如何协调植棉农户的生产周期、贷款周期和补贴发放周期,也需要认真考量。
|